时事要闻

首页 » 新闻文章 » 时事要闻

非洲:下一座“金矿”

时间:2012-12-06 14:31:22,点击:73

非洲似乎是目前全球最适合做生意的地点。非洲大陆幅员辽阔,比中国、美国、墨西哥和整个欧洲的面积总和还要大。历史迈入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发展举世瞩目。现在的非洲有能力挖掘其巨大的经济潜力。

  过去几年,非洲大陆经济平均增长率维持在百分之五,远高于全球水平,并有望实现更高速增长。过去,非洲曾深度依靠西方援助;如今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商业投资。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仅去年中国在非洲的项目投资额就高达100亿美元。与此同时,非洲本土企业家的商业文化也光芒四射。

  崛起的先锋:乌干达和卢旺达

  以乌干达为例,自本世纪以来该国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2005年,乌干达形成了多党执政格局。乌干达自然资源丰富,尽管依赖农业经济,尤其是咖啡,但乌干达制造业、旅游业、采矿业、信息、通信和技术(ICT)以及建筑业均保持高速增长。此外,乌干达历史上首个石油储备已经探明。现在英国和中国正在为争夺乌干达最大投资国这一头衔而展开激烈角逐,俄罗斯和印度则紧随其后。

  再来看乌干达的邻国——卢旺达。不久前还劫难重重的卢旺达,现在则是一派全新景象:政府运作高效,腐败低发,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卢旺达也因此发出了努力成为“非洲新加坡”的豪言壮志。卢旺达有着悠久的乡村工艺品传统,还是非洲大陆仅有的两个可安全观赏野生大猩猩的国家之一。卢旺达因此一跃成为全球旅游目的地。近几年,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Paul Kagame)出访世界各国,着力吸引外国投资;与此同时,该国军队训练有素,有力保障了社会稳定。卢旺达有三分二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济发展主要倚靠咖啡和茶叶,发展空间尚未释放,但卢旺达经济增长率已经持续超越非洲平均增长率。

  乌干达和卢旺达除了发展与邻国肯尼亚和苏丹的贸易往来,与欧洲、中东和中国的贸易联系也日益紧密。《经济学家》杂志预测的2011-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前十强中有七个国家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而乌干达和卢旺达则只是其中的两个。南非受累于与国际金融的密切关系,在全球经济危机中遭受重创。相比之下,这些欠发达国家几乎毫发未损,其经济增速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非洲创业精神蓬勃而发

  非洲创业精神蓬勃而发。22岁的乌干达学生Abdu Ssekalala在参加诺基亚培训课程后一口气开发出了九款手机软件,一夜成为亿万富翁。纸袋生产、兔子养殖、生物气体废物回收利用项目、水培园艺、网站开发和金融教育前景十分可观,建筑、农业、通讯、医疗保健和信息科技等行业的商机也很大,许多人摩拳擦掌,跃跃越试。

  在非洲,人们看到了真正企业精神和强大人力资源二者构成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让人难掩创业冲动。当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纠缠于老龄化、经济衰退和环境威胁时,非洲则成了一个凡事皆有可能的地方。

  这种观点得到了众多严肃数据和分析师预测的佐证。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非洲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口年龄不足25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现在非洲有一亿两千万人日均可支配收入在4美元到120美元之间,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界定,他们已跻身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层。在可预见的未来,年均5-6%的增速几乎是板上钉钉。

  “落后”中蕴含着无限商机

  非洲1.16万亿公顷的耕地仅有1%得到灌溉,因此非洲农业产出仅发挥了九牛一毛的潜力。数十年来,农业一直是个冷门,但现在世界各国人民对食品供应的担忧越加明显,因此,农业这一经济部门的重要程度将不会降低。

  长期来看,非洲与世界其他大陆将实现全方位联系。非洲在历史上曾深度依赖国外援助;但是,未来在食品和燃料方面,其他国家将会依赖非洲。

  当然,某些非洲国家政治动荡会构成风险。各类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接轨和能源供应尤为明显。但基础设施的匮乏恰好是机遇诞生之地。例如,目前三星、现代及15家中国或欧洲公司正在就内罗毕通勤轨道项目的投资展开激烈竞争,内罗毕通勤轨道项目投资额为2.807亿美元(240亿肯尼亚先令)。未来,此类项目只会有增无减,而此类项目涉及的竞争也只会更加激烈。

  此外,来非洲创业者不必购置物业或投入资源。虚拟办公室、即需即用型商务中心和其他灵活业务支持方式的优势就更加突出了。

  非洲经济版图转变得非常突然,这就导致许多潜在投资者持怀疑态度。世界经济论坛近期公布的全球竞争指数宣称,非洲最新数据让人“有理由谨慎乐观”。非洲经济曲线上行趋势如此明显,与世界其他许多地区反差如此之大,因此,很多业内人士对于非洲前景的态度不是谨慎乐观,而是相当乐观。

  淘金不能“盲目”与“疯狂”

  》》国内陷阱丛生,不可掉以轻心

  随着“非洲热”的兴起,到非洲去的国内企业或个人也越来越多。国内介绍非洲投资服务的广告铺天盖地,声称能够帮助人们到非洲创业的论坛会、研讨会、介绍会、洽谈会比比皆是,但某些机构或个人根本不具备开拓非洲市场业务能力。

  如果国内某家机构许诺会组团考察非洲市场,首先应当调查清楚这家机构是否经过正式注册而合法存在,营业执照服务范围是否标明非洲市场服务项目,是否有过组团考察非洲的业绩等等。总之,国内企业或个人想到非洲开拓事业,要有风险法律意识,通过正当途径办理,切不可轻信一些人在某个论坛会议上的夸夸其谈。

  》》警惕非洲的诈骗

  目前大多数非洲国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政策、投资政策、市场法规等有待于完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会遇到许多困难,甚至会担当一定的风险。因此,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务必要熟悉情况,了解政策,考察市场,选准项目,选好合作伙伴,科学论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非洲市场同样存在着商业陷阱。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公司接到来自非洲“客户”的“信用证”和“银行汇票”,将货物如数发出去后,最后无法兑现货款。

  这些所谓的非洲买方实为长期流窜在外的诈骗之徒,无固定居所,经常以非洲某国公司名义对外行骗。近年来这些非洲骗子将目标转向亚洲,骗取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多国公司钱财。

  》》高瞻远瞩的“大经贸”观念

  投资非洲市场,要树立“大经贸”观念,切不可认为投资非洲就是拿钱到非洲建工厂、搞项目那样简单,而是实行贸易、合资、合营、投资、经济合作、对外援助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要采取先贸易后投资的策略,贸易以中低档商品为主,投资以中小规模的生产型企业为主。产品既在当地销售,还要利用非洲国家向欧洲出口配额做转口贸易;对大型项目,要实行“以一大带群小”的做法,凡是中国在非洲的大型经济援助、承包工程或投资项目,要注意获得援助、贸易、承包与互利合作等多种经济合作方式的综合效益。

  如果中国某家公司在非洲某个国家承揽带有援助成分的项目,可以利用有利条件带动国内机械设备、成套设备、生产物资、生活物资等出口。这样既可以为公司带来综合效益,也可以在非洲扩大中国公司影响,从而带来更多项目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