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衡阳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
市政府会议中心会场内,庄严肃穆;与会代表精神焕发,信心满怀。主席台上方,神圣的国徽在红旗的映衬下分外夺目。会场悬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美丽衡阳而努力奋斗”的横幅,昭示了大会的主题,表达了代表们的心声。
会议由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李亿龙主持。本次大会应到代表517人,因事、因病请假1人,实到代表516人,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8:30,李亿龙宣布大会开幕。与会代表全体起立,和着雄浑的节奏唱响了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大会由主席团常务主席李亿龙、谢宏治、刘丽华、李慧星、苏营、王旭明、康强、周晓云、伍清明担任执行主席,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省委工作队队长马勇,市党政军领导周海兵、邓群策、廖炎秋、谢恒斌、段志刚、叶定江、朱玉萍、罗东海、包昌林在主席台就座。
在热烈的掌声中,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海兵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顾过去一年,周海兵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提升新标杆、打造升级版”的总要求,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工作的良好开局。一年来,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171亿元,增长10.5%;财政总收入达211.88亿元,增长13.0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36亿元,增长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1.92亿元,增长13.9%。结构调整步伐坚定,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5.5∶48.2∶36.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8%;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成为全国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粮食收购量居全省第一,入选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现代物流、养老服务等5个重点行业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通过省级立项;我市入列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获批衡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城市建管提速提质,完成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改,全面启动各县城总体规划修改工作。提质改造旧城区15.9平方公里,新增和提质绿化面积51平方米,基本完成“一江六路九桥”亮化提质任务;大力开展“规电”、“禁停”等专项行动,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信访总量、越级非正常上访量、重复非正常上访量明显下降,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大力构建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社会发展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这一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打基础、谋长远,求实效、惠民生,在工作重点上做到了‘项目建设’、‘改革创新’、‘民生改善’、和‘环境优化’四个突出”。周海兵指出,2013年,我市创新了重点项目板块负责推进机制,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337个,完成投资653.87亿元;扎实推进了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年到位融资85.6亿元,成功发行16亿元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债券。试点推行“一流转五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6个,带动农户9.5万户,7个农机合作社荣获“全国示范农机合作社”;同时,坚持财税收入主要用于民生改善的支出导向,全市民生支出达239.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6.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2450元、11400元,分别增长10.7%、12.7%;全面清理了行政审批项目,依法取消、下发、封存行政审批项目超过1/3;大力推进全程代办制度和网上办理工作,审批提速50%以上。扎实开展“千名干部下企业”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主要问题650个。
周海兵在报告中提出了201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进出口总额增长3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9●左右,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如何实现体年经济目标,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周海兵表示,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坚持稳中求进”、“推进改革创新”、“注重统筹发展”和“着力改善民生”四项原则。
周海兵在报告中强调: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力争年内到位融资100亿元、实现社会融资300亿元,力争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00亿元,抓紧完善衡阳综合保税区各个专项规划和配套设施,支持“无水港”、公路口岸、铁路口岸、航空口岸等开放平台的运营和成长,促进口岸经济跨越发展;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400余个、年度投资80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以项目拉动投资,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要对标一流城市,加强城市建设管理。重点抓好怀邵衡铁路、娄衡高速公路、南岳高速东延线、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湘江株洲至衡阳两千吨级航道、祁东归阳千吨级码头。同时,完成城镇道路、公共交通、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配电网、地下管网等市政设施,重点推进来雁新城、华耀城等片区路网,加快建设二环路等7条城市主干道,提质改造东风南路等重要干道;要做强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各县(市)要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优先”的要求,整合优势资源,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1—2个主导产业,每个县(市)至少打造1个特色城(集)镇;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构建两型社会。狠抓煤矿、冶炼、化工、电力、水泥、建筑和交通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减排,鼓励和支持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大清洁低碳能源产品的推广力度。扎实推进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抓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力争年内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3.9%、37.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25。要突出公平公正,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100%,失业人员再主业4万人,力争年度征地项目涉及的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到80%,已参保享受待遇支付纺达到1005,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6272套;要夯实社会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创新社会治理;要加恰恰职能转变,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接好放好中央、省里下放的审批事项,确保不截留、不梗阻;尽快列出市一级的权力清单;迅速“三堂会审”,只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加快发展,就要大胆改、彻底放,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健全严格的财政预决算和审计制度,从今年起,全市行政经费“零增长”,“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最后,周海兵充满激情地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圆梦征程。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加忆全面建成小康衡阳而努力奋斗!”
在主席台就座的市党政军领导还有:廖炎雄、陈新文、蒋勋功、邓柯、周学农、周辉斌、张贺文、李安平、肖长河、肖长贵、刘日煊、李鹏飞、李万情、张亮、谢明芳、许云生、刘国思。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开松、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平在主席台就座。
市人民政府副巡视员许祥发,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张六生,市人民政府副厅级干部奉祥明,市委党校校长夏幸福,市委党校原校长范定生也在主席台就座。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老干部代表符棣华、钟名智、单保重、刘增科。
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也在主席台就座。列席大会的有:市人大机关在职的事级有关干部,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市政协委员,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国、省属单位负责人。
另会议表决通过关于接受胡水龙、唐文峰辞去副市长职务的决定,表决通过了大会选举办法。